第(1/3)页 “有一点还是要承认的,天天系对于国内经济形势的走向,判断的非常精准。” 也正因为如此,天天系踏准了政策与市场节拍。 赶上了证券公司、银行、保险、金融租赁公司改制这班车。 还是那句话,站在风口,是头猪,都能把它给吹起来。 唯一不同的是,天天系所用出的手段,实在上不了台面。 “趁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,其他参与主体信息缺乏,从而能够掌握制度变迁的时机,顺势崛起,还别说,眼光不错。” 陆一鸣也不得不承认,单单是这份眼光,就甩了别人几条街。 可惜,心术不正。 这些小聪明,用错了地方。 “现在最关键的,还是找到其真正的背景,要不然,没有破局之法。” 现在陈远喆手上,的确是掌握了一些证据。 只不过,这些证据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。 调研出来的结果,又不能被当作铁证。 而且,天天系明显有人力保。 想要动手,必须要一击即中。 要不然,对方有所警醒的话,恐怕会更加小心谨慎,到时候再想找机会的话,就更难了。 天天系的资本运作手法,陆一鸣算是了解了一个大概。 从政策盲点和市场机会的投机套利者,转型为实业+金融的产融结合体。 以核心的金融产业纵轴,确立了产融结合的构架。 “设计了复杂的网状股权架构,很难让人抓到其把柄,我是越来越有兴趣了。” 这样的对手,一辈子都很难遇到一个。 心思如此缜密。 相比于其他形态的公司股权架构相比,网状股权架构的安全性的确是最高。 手段的确了得。 “还真是难以下嘴。” “从现在的情况来看,的确挺唬人,不过,纸老虎终究还是纸老虎。” “问题是,现在陈远喆被逼得紧。” “这倒是一个问题。” 这件事,如果交给陆一鸣处理,也需要足够的时间。 毕竟现在所面对的对手,也是相当的难缠。 可留给陈远喆的时间却是不多了。 这种情况下,就算到最后抓住了对方的把柄,也很难改变陈远喆的自身情况。 而就在这个时候。 包厢的门却被人从外面推开。 “唔?” 第(1/3)页